大家最近或許都會感到洗完臉后皮膚緊繃感、嘴唇干裂、皮膚脫屑等問題, 因此,學會幾招應對預防皮膚干燥、瘙癢問題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。
冬季,天氣干冷,人體皮膚血管常處于收縮狀態,汗腺、皮脂腺的分泌明顯減少,失去正常的滋潤,容易出現干燥、緊繃感。同時,冬天空氣濕度低、較為干燥,寒冷干燥的空氣很容易刺激嬌嫩的皮膚,帶走大量的水分,造成皮膚干裂甚至脫皮的現象產生。
中醫認為,“肺主皮毛”,皮毛賴肺的精氣以滋養和溫煦,人體表皮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也與肺之宣發功能密切相關。祖國醫學注重“天人合一”,冬季的氣候特點是干燥,而燥邪傷肺,從而也影響到皮膚腠理的功能。所以空氣濕度下降、造成空氣干燥時,不僅會引起咽喉干癢、沙啞的問題,還會傷及肺臟,最終累及皮膚毫毛。
除了氣候因素,中醫認為皮膚的干燥、瘙癢問題還與人體自身的體質狀態有關。中醫講究整體觀念,認為人體各個器官組織是一個相互影響、關系密切的整體,當體內臟腑較為虛弱或者被病邪攻擊時,也會影響到體表的皮膚腠理。
中醫認為“肝藏血,腎主水”,氣、血、津、液是滋潤濡養人體器官組織的物質,而肝、腎又是人體調控氣血津液的主要臟腑。老年人、絕經期婦女等人群皮膚容易干癢,可能與“肝腎虧損”不能保證充足的氣血濡養肌膚有關,就像地里面沒水,表面就干裂了一樣。
如果舌質紅,舌苔薄,考慮陰虛的可能性比較大。這樣的人,可以服用中成藥麥味地黃丸,這個方子是六味地黃丸的姐妹方,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,加上麥冬、五味子,增加滋補肺陰的作用,可以用于肺腎陰虧,潮熱盜汗,咽干,眩暈耳鳴,腰膝酸軟。
此外,皮膚干燥、發癢、皸裂等問題,還與“風、燥、濕、毒”四大主要原因。
風:皮膚瘙癢大多與“風”邪密切相關,所謂“風盛則癢,無風不作癢”。若外感風邪,其“客于肌膚,發而為癢”;若陰虛血燥致虛風內動、肌膚失養。
燥:燥邪性干燥,易傷津液。秋冬燥邪多從口鼻而入而傷肺,其病常從肺衛開始,繼而出現口鼻干燥、皮膚干枯皺裂等癥狀。
濕:濕邪有外濕與內濕之分,冬季氣候干燥不易生外濕,但人們飲食偏肥甘厚膩,故易生內濕。濕性粘滯,易留難去,久郁于腠理而發病。
毒:皮膚是人體體表的一道防線,現代大氣污染、電磁輻射……等環境污染皆屬中醫“毒邪”范疇,可造成肌膚疏泄功能失調,對皮膚傷害極大。
預防肌膚干燥、瘙癢小貼士
1.用溫水洗臉,一天洗臉不超過二次,避免出現過度清潔出現皮膚干燥。
2.不要用堿性強的清潔用品,這會破壞保濕成分的成膜性。
3.要經常按摩面部皮膚,促進血液循環,增加皮脂分泌。
4.一周做1~2次面膜。
5.護膚品以保濕類為主。
6.適當多喝溫開水,吃水果、蔬菜、牛奶、銀耳等食物。定量吃些雞、魚等含脂類食物,以補充體內水分及營養,促進油脂分泌。
7.做好防寒、防凍措施,防止冷風對皮膚的刺激。